5月11日《Nature》发表了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脑与认知研究院兼任教授刘冲研究员团队有关外界感官刺激与胶质瘤的研究成果。我院常务副院长曾玲晖教授作为神经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方向的学者,参与了该项课题研究。
刘冲团队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发表了题为《Olfactory sensory experience regulates gliomagenesis via neuronal IGF1》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首次通过清晰证据链,明确嗅觉感知可以通过激活对应功能神经环路的活动直接调控恶性胶质瘤发生。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毁灭性疾病,作为大脑基本功能单元的神经元与恶性胶质瘤细胞交流密切,但目前尚不明确神经元活动是否会直接调控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同时,以神经元活动为基础的大脑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外界的感官刺激,是否能直接影响恶性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得而知。
动物时刻都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例如气味、声音、光线及对外物的触碰等。这些感觉信息的输入对于动物寻找食物和躲避捕食者等原始需求至关重要。相对于动物而言,我们人类接触到的感观刺激可能更为丰富。特别的是,相比于数十年前,人类现在更多的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丰富感官感受。这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输入不仅对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图为嗅觉环路解剖结构以及代表性位于嗅球的CKO模型肿瘤
图为嗅觉输入调控恶性胶质瘤发生的机制图
该工作利用一系列精巧的小鼠遗传学模型,证明了感觉刺激可以通过相应功能环路直接影响胶质瘤发生,揭示了外部环境刺激可能是一种新的胶质瘤诱发因素。同时,该工作提示微环境中神经元来源的IGF1可以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这一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不同感觉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情绪认知等精神活动是否与胶质瘤发生相关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研究的深入探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肿瘤发生本质这一基本生物学问题,并为胶质瘤的预防、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我院曾玲晖教授作为神经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方向的学者,参与了该项课题研究。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719-9
图/文:冯琳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