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与大家分享了部分师生的线下教学体验,这一次我们将从医学院两位女教师的视角出发,与大家分享她们的复课体会。除此之外,这两位老师还为临床18级的同学准备了学习与备考建议哦~~一起来看看吧!
本学期为临床18级同学讲授《病理学实验》的是李珊珊老师,由于时间紧迫,之前因为疫情无法在线上进行的病理实验课,需要在周末补回来。李珊珊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在线下补齐每一节课。同学们也非常配合,看到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李珊珊觉得自己充满了动力。
“病理学实验课观察示教图片的线上教学与引导学生自己在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线下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从而对病理特点加深印象。”李珊珊介绍道。
病理学实验课是对病理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巩固。对此她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每节课她会先带着学生们回顾一遍理论课知识,同学自己观察切片时,她再到同学身边去逐个解答疑问。
“珊珊老师总是很温柔、有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有时候找不到某个结构,她还会亲自带着我们一起找。她的课气氛很轻松,但又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临床医学1803的岑紫妍感慨道。
李珊珊始终认为大学教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在她求学的路上遇到的,从小学班主任,本科导师到研究生导师,无论在学习、生活或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都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将他们称之为榜样。她也希望自己能将这种力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学生。
作为医学院教师的新兴力量,她从一开始总担心自己讲课重点不突出,不深入蜕变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充满信心。“这一年和学生接触最大的体会是,我更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要,以及我如何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包括通过上课的形式,学习方法引导,科研前沿知识的课前导入等。这些都是我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她笑着告诉我们。
临床18级的同学是李珊珊教师生涯里的第一届学生,这里是一些珊珊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的话:
临床18级的同学们:
你们好,很开心自己的教师生涯从遇到可爱的你们开始。我们相处也快两个学期了,通过课上和课下的接触,我对你们也有了一些了解。你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人都很棒。
你们刚进入成年人的行列,在自己学习生活上肯定也有一些迷茫。我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首先,你们现在已上大二下学期了,是时候思考一下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当然这个答案是会变的,但是最起码你有了阶段性的动力。
其次,大学是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刻的阶段。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多关心一下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看看自己为什么不开心,尝试去解决掉不开心的源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和学习都会顺利。
最后是学习方面,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块谈下自己的看法。课前,有时间一定要预习,预习不用详细将每个字都看完,主要以每章提纲形式了解本章内容的框架以及逻辑,简单了解一些概念的意思,同时标注出自己的哪里没有看明白即可;课中,针对每个疾病的特点,机理重点听,并做好笔记;课后我建议大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每个章节的知识框架(这方面的软件很多比如iMindMap,XMind),这个思维导图形式不仅可以对本课程的内容有更系统地认识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最后复习的时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也祝大家期末考出好成绩!
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张娜茹老师在今年多了一个身份——一名孕晚期的准妈妈。学生们返校以后,张娜茹有一节在教三五楼的课,为了不给教务处重新安排教室“添麻烦”,她为自己规划了一条不那么吃力的上课路线——先在教四爬三层楼梯,缓冲休息一下,再到教四爬两层楼。令她十分感动的是,下课后有的同学还会主动提出帮她拎包减轻负担,“心里感觉暖暖的。”
上网课时,她就常与同学们在钉钉的互动面板进行讨论与提问,课堂氛围很好,因此她认为线上教学可以达到与线下一样的效果。两个教学班期中测试的成绩也映证了这一点——147名同学的及格率高达95%,88%左右学生的测试成绩都在70分以上。“但是线下授课有个好处,老师可以直接看到学生们的上课反应情况,可以看到是不是都在认真听讲,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有小动作可以停下来对其进行及时提醒,我想线下授课可以顾到自制力不够强的极少部分同学。”
来自张娜茹老师的备考小建议:
《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多且零散,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不多,大部分都是靠记忆。这学期由于新冠疫情,线上授课占总授课的2/3,线上授课期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纸质版教材,所以没能及时在课本上做标记,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讲过的重点内容并做归纳总结,这样的话考前压力会小很多。
以上两位老师与我们无私分享了她们从自身学习、教学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即将迎来考试周的你。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正在恢复正常,但在疫情尚未平息的日子里,防疫工作也千万不能懈怠哦!让我们共同努力,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略为特殊的学期吧!
文:赵佳玲、金倪莹、赵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