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线上→线下】 医学院师生的复课体验(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01浏览次数:659

一整个特殊而漫长的寒假画上句点后,沉寂已久的校园终于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学子们。医学院师生的复课模式已开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线下教学开展一段时间后师生们的感想吧!

互动满满,久违了我的课堂!

贾云华老师这个学期讲授的是《临床综合训练》课程。在她看来,线上课程的弊端在于师生无法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可能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就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太大,老师这一边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与掌握程度。转为线下上课后,师生互动增加了,老师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上课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效率最大化。

 

 

本学期教授《生理学》的丁悦敏老师则认为未来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会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方法多元化也会让老师和学生有更多选择。在后期教学中她也会带动教研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她还在线上组织了一个“教学动画配音比赛”,在两个平行班中各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在线下进行了颁奖。

 

 

动手操作出真知——实验课复课

宣贵达老师在本学期负责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虽然时间紧张、任务繁重,但他表示,大家的上课热情没有任何减退,“这点我非常满意。”他认为今后采取线上+线下的课程教学是一种趋势,自己也会考虑用线上讲授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同时兼顾着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细胞生物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任务的李林林老师也十分赞同采用钉钉来进行线上上课。钉钉群直播的实名制功能可以帮助她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落实到个体,但她坦言传统课堂的教学和板书还是具有它们独特的魅力。同时她也道出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室里钉钉没有视频功能,从课程角度来看毕竟有些内容还是需要肢体语言理解会更合适一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也出于防疫的考量,李林林将学生分成两批进行实验操作,一半的同学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切片观察,一半的同学在操作室进行切片的制作。

 

 

而根据原本的教学安排,范立梅老师所讲授的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应该在一到八周开展,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原本的计划无法实施,也同样只能将这门课程安排在周末。虽然实验的原理过程在线上已经讲解过,但理论与实践终究是不同的,范立梅会在线下实验课上再强调一次操作的注意事项,做一次示教,然后组织学生分批、分实验室操作。同学们的配合与专注让范立梅觉得很欣慰,“同时也要感谢实验中心老师的协调与支持。”她告诉我们。

 

 

浙大一院检验科的杨大干主任任教的课程是《诊断学实验Ⅱ》,主要以线下教学为主。由于疫情的影响,课程也在线上进行过几次。对于诊断学实验来说,线下操作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杨大干也更希望自己能对学生进行点对点、个体对个体的指导,从而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师生沟通。线下教学一段时间后,杨大干老师惊喜地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能线下做实验的机会,也能积极配合,做好戴口罩、固定位置等防护工作。

 

 

医学院学子复课初体验

从在家里上网课到在线下上“实体课“,让我们来看看医学院各专业的同学是如何适应这一转变的吧!

药学1902班何大洪:在之前的学校生活中,我已经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要找回自己从前学习与生活的节奏,就能很快和学校的节奏接上轨。”

药学1902班 林信潇:从我个人层面上看,很希望去校外品尝杭州美食,大饱口福一场。但是从集体层面来讲我不希望学校解封,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老老实实待在学校里才是明智之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为抗疫出力,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这次疫情之后我也会更珍惜健康的身体,加强锻炼,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临床1803班岑紫妍:“回归久违的线下课堂,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和大家一起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和老师面对面沟通,及时查漏补缺。在线上上课时,总会有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充满惰性的现象。但到了线下,随着学习氛围浓厚了起来,学习状态就有所改善了。”

护理180班 祝文佳:“我认为线上和线下的课程同步开课是挺好的一种模式,线上课程在老师直播完会产生回放,学生课下也可以去温习。而线下上课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投入到学习当中,更有学习的氛围。同时线下上课对某些课程是比较有好处的,比如药理学实验能够让我们亲身去实践操作,也能够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上课而言,线下的课程更利于互动,减去了钉钉连麦的麻烦,老师更能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的防疫措施做得也比较足。比如上课隔开坐等等。”

 

盛夏将至,医学院师生们的复课模式也已安全打开。

快快收拾好心情,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