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积极响应学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号召,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同学们分享从医经验,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引领同学们在思想上获得关于专业知识的启发。此次“资深临床医师走进人体解剖学课堂”系列讲座活动正值第101个五四青年节,心血管专家孙志奇教授为我们的青年学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讲座”。
讲座伊始,孙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对医患沟通的独到见解。他精辟地用“ABCD原则”概括了医患沟通的技巧。“A”即“attitude”,对待病人最重要的就是态度,温和、耐心的态度是良好医患关系建立的前提;“B”即“behavior”,这不仅仅要求医生要有友善、礼貌的态度,更是要求每一位医生多走动,做到面对面的交流问诊;“C”即“compassion”,同情即医生的仁爱之心、慈善之心,是我们从医的本源,保持这一份同情心,时常去慰藉,时常去帮助,将会收获感恩;“D”即“dialogue”是对话,是医生诊疗过程中重要的基本功,“缺乏共情和交流,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良好的沟通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医患关系问题的角度上,孙教授引用林清玄先生的一句话“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总结了他的心得体会,也引发了同学们深刻的思考。
随后,孙教授用病例和专业知识结合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孙教授从心的解剖结构入手,详尽的介绍了有关心脏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的密切关联性,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掌握好解剖这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虽然孙教授所讲述的临床知识对很多同学来说很陌生,但是这些新颖的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专业的有关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展现了医学学子好学多问的风彩。
在讲座的最后,孙教授分享了自己从医生涯的一些小故事,其中不乏令人寒心的故事,但孙教授强调,保持一颗仁爱、友善的初心,坚信人世间的温暖多过寒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必将收获良好的医患关系,收获感恩与感动。
有同学感言:“以人为本才是医学人文的本质和归宿,医患矛盾是医学和人文分离的体现,而医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解除病痛的技术价值上,也体现在减轻患者痛苦的人文价值上。此次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也引起了更多地思考,更感受到了自身未来的责任和担当,也更清楚明了自身学习提高的方向,任重而道远。”
【专家介绍】孙志奇,主任医师,教授,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大庆心血管分会秘书长;黑龙江中西医结合重症分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工作,尤其是在冠心病旋磨治疗、冠脉腔内影像诊疗及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还具有丰富的冠脉复杂病变,如:CTO病变、分叉病变、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临床经验。
图文:钱梦清、王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