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畅,2019年专业精英奖学金获得者,医学院护理1601班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朱舒畅共获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二次、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一次、华东医药奖学金一次、魏绍相国际交流奖学金等共计6项奖学金;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她说,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学霸”,因为每次考试周也会临时抱佛脚,在自习室、图书馆“修仙”。大学三年里,她的专业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茅。她说,自己不够优秀,只是足够幸运。
她说,于她而言,学习是一场“注孤生”的游戏,在这局游戏中,我们都是孤独的爱德华霍普。有的人喜欢小组合作的激烈讨论,有的人喜欢独自一人呆在自习室里。她选择后者,这与个人性格无关,仅仅取决于自己的习惯。享受静的能听到笔尖摩擦的环境,感受知识点进入大脑的兴奋。学习也是一个一次又一次发现自己兴趣的过程。护理专业和医学院的其他两门专业一样,涉及的课程很多、内容复杂。但是在内外妇儿中总能找到心仪的模块。在八大系统、四大组织中总能找到自己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各个系统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联系,从喜欢的开始,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没有记忆宫殿,就试着构画出思维导图。当喜欢成为动机,没有什么难题是解不开的。
她说,科研和竞赛都需要耐心。操作不够好,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来加强。打针的手总有一天会不抖,胸外按压的胳膊总有一天会变得强壮。项目汇报的PPT在提交前一晚被全盘否定,只能和组员们连夜修改,辛苦换来的是逻辑更缜密、思维更清晰的演讲稿。面对大赛,紧张是人之常情,没有必要去克服,随心所欲,随遇而安即是。
她说,这份职业让人如履薄冰,因为患者以性命相托。从8月份开始实习,轮转了好几个科室。从清晨到黄昏,看到过病房里依偎在一起的家人,也见到过通往手术室楼梯上坐着的偷偷流泪的家属。有的患者开心的大笑着和她道别,也有的患者噙着泪说不清话。实习的过程,不仅仅帮助她巩固知识,联系理论与临床。还教会她怎么样去成为一名倾听者。“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护士。虽然,现在的我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她说。三年前,她很意外的选择了这个专业。三年后,她无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当不了南丁格尔,也要成为她手里的那支蜡烛,发光、发热。
她说,慢下来生活,学会犒劳自己。来自同辈的压力、对社会时钟的焦虑,都让我们在不断地在奔跑,追赶同龄人,唯恐被落下。她在一名博主发布的视频下看到过这样一段评价。“我们害怕孤单,可是却又一个人生活着;我们害怕变得浮躁,但总是被生活被逼着往前走。”但生活原本也可以过的诗意。习惯了匆忙的我们,可以试着在空闲的时候,去了解周围世界的闲情逸致。人都会喜欢看到一些纯粹美好的东西,宝石山顶的一次日出,一杯亲手冲泡的咖啡,一场不紧不慢的旅行,和朋友的一次聚会…不怠慢生活,也不怠慢自己。
将外界的音量调小
里尔克曾经在《给青年人的十封信》里说过,“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生长,更像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年轻的“危机”纵使存在阵痛,也是与成长并行,身处充满希望的春天。另外,他也提醒年轻人,不要总是试图向外看,而是尽可能地向内看。
她的故事看起来很普通,平淡的像开水。所有的惊喜都来自于水沸腾时那一刹那,就如同她在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时的那份愉悦。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社会对你的期待,媒体贩卖的焦虑,都不一定是你的真实需要,你会比自己想象的拥有更多可能性。将外界 的音量调小,不一定能够解决“危机”,但是却可以让你意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