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发展之弦,奏华美新乐章——医学院文化节之“国际健康中心”交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4-15浏览次数:674

411日,医学院在文三102举办国际健康科学中心项目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庄一渝、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牙科石倚天医生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合作项目进行演讲。参加本次交流会的还有医学院副院长曾玲晖、潘建平、护理学院副院长包家明、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张大勇、护理系教师韩海英,以及医学院130余位同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三方合作建立国际健康科学中心,将开展呼吸治疗口腔卫生国际护理三个专业方向的中外合作办学。本次讲座使得医学院师生对以上三个新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将更好地促进护理及医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多元化。

讲座伊始,由医学院潘建平副院长致辞,向各位同学介绍了三方既往交流合作情况以及未来合作模式。潘老师指出,今后口腔卫生国际护理将纳入护理学专业教学体系,毕业时授予护理学理学学士学位;呼吸治疗则将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体系,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庄一渝副院长为在座各位作了国际护理相关报告,以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为题,与在座师生讨论了护理事业未来方向、中国护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护理走向国际化的进程等。

庄院长根据当今护理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在向发达国家接近。加之一些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政策陆续出台,如口腔保健政策、互联网+护理政策等,都体现出护士在整个人类生命健康周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其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正如南丁格尔所言:护士终有一天会走出医院的围墙。未来护士服务对象将不仅限于医院患者,而是走进社区,服务全民。而相比美国多样化的护理教育体系,中国对于护理的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这也决定国际化将成为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基础教育方面,国际化知识体系的融入对护理学生而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葛慧青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呼吸治疗在邵逸夫医院、国内、国际方面的发展情况。葛主任从临床角色说起,呼吸治疗从业团队也是抢救小组的一员,主要进行呼吸功能评定、呼吸康复、睡眠监测以及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等工作,无论是重症监护室、急诊、手术室、慢性病管理还是普通病房都需要呼吸治疗师的参与。

葛主任还对目前国内呼吸治疗师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呼吸治疗师人才紧缺,各大医院及高校对该类人才的培养也逐渐重视并加强。此外,呼吸治疗师在康复领域也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在呼吸治疗这一领域有着非常大的缺口,而扎实的基础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沃土,因此大学期间的培育学习不可或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牙科石倚天医生为大家介绍了口腔卫生师职业的情况。石博士提到,口腔卫生师的主要工作范畴分为三个部分:预防性的服务、教育性的服务、治疗性的服务。其在必要性方面也具备以下三部分原因:首先是供需失衡,我国老年人患龋率和牙周病分别高达98.4%85.9%,造成社会对口腔卫生师的极大需求;其次为全民日益增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在色素沉着、口腔异味以及日常牙周维护方面关注度日益增长;最后则是基础治疗的需要。

而在职业前景方面,口腔卫生师也具备极大的吸引力——优渥的薪水、较高的职业成就感、稳定的客户群体、正常的工作时间、合理的工作强度,均是口腔卫生师热门的因素。

 

 

持续2个小时的讲座,在座师生受益匪浅。学院新增设的三个专业方向日后将穿插全英文教学,而同时学校也会为同学们开展语言方面的培训及强化,最后学生有机会获得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三方共授的学习证书,此举可增强同学们的就业优势。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全力推动医学护理事业新发展。勇于创新、主动对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将以更加铿锵的步伐行进在医学护理教学事业的前列!

 

【文:傅雨佳、来诗钰】

【图:叶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