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感受建党百年乡村振兴新成就,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医学院党委于11月21日专门组织部分党员和骨干教师赴临安开展“访杭城红色印迹,看指南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大家首先来到了曾为板桥新四军伤员急救站的临安区板桥镇板桥村新四军历史纪念馆。甫一接近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新四军一纵队、曾威震江南的郎广军区司令员、“老虎团团长”刘别生的铜像以及纪念馆墙左侧的标语“好男儿当兵去”和右侧的标语“打日寇惩顽军”,让大家顿时心生敬意。进入纪念馆,大家便一一参观了“铁的军队”“苏浙烽火”“天目军魂”“抗日烽火”“天目鏖战”“铁军铁纪”“铁军医务”“红色印记”“英烈千秋”等主题板块以及宣誓厅、红色讲堂等展厅,细细品读新四军的丰功伟绩,深深感悟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据悉,1945年,按中央军委的命令,粟裕曾率领新四军一部,在浙西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自卫反击战。新四军向新登的顽军发起猛烈进攻,部队抢占了新登桃花岭。战队虽然告捷,但新四军伤亡惨重。部分伤员从新登撤下,送往设在临安板桥的临时急救站包扎救护,并将重伤员转运后方医院。为纪念这段火红岁月,当地政府便将急救站遗址改建成目前的新四军历史纪念馆。
随后,大家又乘车来到了位于太湖源头的南苕溪之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村----指南村,一一领略指南山的独特枫叶、银杏、梯田、山色美景与秋冬之韵,细细感受古姓、古塘、古树、古祠、古庙、古宅、古墓“七古”之悠久历史与指南文化。据了解,指南村山高林密,与外界几乎隔绝,一方面,奇特的地理给了指南村世外桃源的美丽,但也为经济发展带来瓶颈。山高、石多、水缺、天冷曾经使得这里土质瘠薄,粮食产量很低,但指南人民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谋定而动,自力更生,力争上游,向荒山要粮,向旱地蓄水,掀开了战天斗地的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南村不断夯实生态基础,美化绿水青山,深耕生态与产业的融合、生态与生活的融合、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成就了从农耕到农旅的产业转型,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不知不觉间,主题党日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此次活动既寻访了板桥新四军的红色印迹,又感受了指南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是一次受益良多、行走中的党史学习教育。